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医药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特征,且布局过于分散,市场规范化有待加强,与先进国家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还未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由于在研发创新方面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医药科技投入方面存在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且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治理任务艰巨。就现状来看,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多达1万多家,但多数为小型商业公司,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同时,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畅,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迟缓,特别是缺乏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机制。
医药企业同样需要在多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变,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结合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及企业现状,当务之急是在产品结构调整、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努力。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产品结构调整至关重要,因此,医药企业要大力研发满足我国疾病谱中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创新药物,如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精神系统用药、免疫系统用药和疼痛控制类药物等。同时,要大力开发生产供应老年人用药、儿童用药和孤儿药等。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不断提升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
医药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产品的好坏。提升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多更好具有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药物是企业及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由于我国多数医药企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不强,因此要想在短时期内提升研发能力不太可能。面对此状况,医药企业应该广泛地开展合作研发,通过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医药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药物,不仅能够分摊研发风险,还可以提高研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