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人类还是在动物,水杨酸钠诱导的耳鸣都具有可重复和可逆的特征。由于水杨酸钠诱导的耳鸣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在动物身上实验性诱导耳鸣的强有效的工具,这样就为人们探索耳鸣的发病基础提供了一种可度量的途径。虽然大家己经清楚水杨酸钠可以与细胞质内贡献于外毛细胞的非线性电容成分的氯离子起到竞争性的作用,从而引起了临床上听力损伤的症状,但是有关水杨酸钠诱发耳鸣的详细机制则是直到近期才开始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水杨酸钠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钠)的活性代谢产物,人们最初是从柳树皮中提取出了这种植物性的复合物,而后又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合成。水杨酸钠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非留体类抗炎药物(Vane,1971),其治疗范围极广,除了抗炎作用外,还包括解热、镇痛、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等作用。水杨酸甲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鹿蹄草、小当药油的主要成分。还存在于晚香玉、檞树、伊兰伊兰、丁香、茶等的精油中。采用气相色谱发可以准确测定透骨香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透骨香又名滇白珠,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的全株。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牙痛、湿疹等症。透骨香是具有广泛要用的价值的植物,其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水杨酸甲酯。
在由水杨酸钠诱导的动物模型上得到的研究结果为我们认识导致耳鸣的生理异常所在的解剖位点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耳鸣是一种听觉疾患,而且因为它常常涉及到耳部,因此过去对于耳鸣的病理生理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听觉外周区域。因此涉及水杨酸在外周听觉系统中的作用。水杨酸甲酯(邻羟基苯甲酸甲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溶剂和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工业上主要是以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目前我国多数厂家均采用间歇反应过程,需在高醇酸比、高硫酸用量的条件下进行,一般都存在水杨酸酯收率低、原材料消耗和能耗高、后处理负荷大以及严重的腐蚀和污染等问题。采用半连续或连续酯化过程可使上述问题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但采用半连续或连续酯化工艺通常需要比较可靠的动力学方程。
水杨酸甲酯被认为是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物质,在许多植物抵御病原菌入侵的防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受到病原体攻击后,它们在感染部位制造出水杨酸来激活防御机制。其中一些水杨酸会转化成MeSA,后者通过SABP2蛋白重新形成水杨酸。水杨酸可引发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反应的产生,还可导致细胞内被认为是植物对逆境反应的信号转导分子之一H2O2含量的上升,最终提高植物的抗逆力。近年来,MeSA被作为植物应对胁迫反应的一种信号分子来研究。